大学生学习礼仪的意义 结合实际,谈谈礼仪教育对大学生有何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规范礼仪有什么重要性

大学生礼仪重要性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1、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

3、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

4、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5、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社交礼仪教育是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

二、结合实际,谈谈礼仪教育对大学生有何现实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礼仪素质,是就业最基本的要求

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

礼仪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念、规范、内涵的传授和训练,使他们掌握并以基本的礼仪规范去完善自我的行为,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彰显自我的良好气质。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维护持久工作的基本能力

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受挫,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礼仪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和空虚等。

同时,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事业。

三、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这是能否应聘成功的先决条件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通过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

在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能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高校要注重礼仪教育,贯穿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1、将礼仪素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大部分高校礼仪教育存在“两头重,中间轻”的情况,注重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前的礼仪教育而忽略了在大学中间阶段的礼仪教育。课堂教学应当是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将礼仪教育纳入到大学生课堂教学的正常教学计划中。

与此同时,通过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礼仪教育模式,通过长时间的礼仪教育,培养大学生礼仪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与此同时,应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教育。

高校应当加强礼仪实践活动,开展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在实习、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等活动中的礼仪实践,将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礼仪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以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最终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全方位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坚持现代礼仪教育理念,重视礼仪教育,注意礼仪教育的改革创新。注重礼仪的专项教育,例如开设礼仪课程、开展诚信教育等。或者高校内设立负责监督或惩戒的礼仪小组或组织,将提高礼仪意识和加强有效管理联系起来。

教师可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开展礼仪规范比赛,如“礼仪演讲赛”等,以此来营造一种学习礼仪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坚持从实际出发,组织在校学生进行培训或训练,提高学生自身讲文明,懂礼貌,知行合一,敬爱友好等素质。

3、专业特色与行业礼仪形象塑造相结合。

礼仪素养体现在职业活动中就是职业素养。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礼仪形象。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开设专门的礼仪咨询和培训部门,根据学生和社会需要开设针对性的礼仪教育和实践活动,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提升不同学生的礼仪素养,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大学生学习礼仪的原因:

1、礼仪是一个人精神的文明和行为的规范,有这样一句话“修于内,而行于外”可见要有好的形体好的气质,有魅力,肯定要做到修养内在,内在对于形体礼仪有真正的理解,才能更好的应用。

2、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3、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

1、礼仪的定义

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

讲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讲礼仪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讲礼仪可以使你的事业成功,讲礼仪可以使得社会更加。礼仪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

2、大学生礼仪的重要性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3、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因为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

四、大学生掌握礼仪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学习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已难以适应形势,惟有从井底跳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方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意识。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顺利的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他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形象。

2、学习礼仪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3、学习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正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

4、学习礼仪是争做“四有”新人的需要

党和国家号召每个大学生均应争做“四有”新人,即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一个方面,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教师或同学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他人。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