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训学习目标?学生军训的目的

一、学生军训的目的

学生军训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军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1.参加军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具备较强的集体观念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对于“集体”的理解不够深刻。参加军训的时候,学校会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队伍进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

2.参加军训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参加军训时,学生能够理解到军人保家卫国的艰辛,体会军旅生活,感受军队意志。军训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刻,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参加军训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这是因为学生将很多时间用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忽视了体育锻炼。现代教育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军训期间,学生会从事各项体能锻炼,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4.参加军训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军训刚开始,很多学生互相之间都不认识。在集体中,大家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有联系的整体的一部分。军训期间的各项活动,需要大家进行配合,在此过程中会帮助学生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5.参加军训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

大家都知道,军训苦,军训累,但是受苦受累也有自己的好处。现在的学生大多成长于较为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遭受挫折可能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军训正好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

二、大学生军训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大学军训是我们的法定义务,也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大学生军训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

军训只是大学生活的一个开始,一段小插曲,但是,军训中学会的东西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用。军训不单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在这期间也不仅仅是学到团体意识及纪律意识。军训也构成了属于他们和青春的一段回忆,编成他们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

古人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训练场上同学们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收获的将是铁一般的体魄,刚一般的意志,雷厉风行的作风,坚定不移的毅力,这些都将是一个成大事者必备的条件,它是同学们整个大学生活中乃至一生中无比宝贵的财富。

三、军训的目的是什么

军训是磨练人的意志力、强化纪律性的良好武器,要求通过坚忍和服从等自我约束的方式,来达到训练目的。军训中的拓展训练则可在磨练个人意志的同时,培养大家积极合作的团队精神,并通过积极进取的方式来实现目标。

学军军训基地的企业军训课程除了包含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养意志力和纪律性以外,还能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如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沟通能力、紧急应变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一般的一个完整企业军训课程除包括传统的军训项目如队列、军体拳、条令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军事理论课等但是学军军训基地还包括部分现代拓展项目以及一些别开生面的感恩的心娱乐活动等。

扩展资料:

大学生军训的意义: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无非是安全问题和发展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保障。为了保证安全和发展,国家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更需要有大批优秀的国防人才,由此必须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这些都离不开国防教育。

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趋势是缓和,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保持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各国提供较为稳定的外部条件是能够实现的。然而,无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和平时期,人们的和平麻痹思想容易滋长,国防观念容易淡化。因此,对全民开展国防教育,使全体国民增强国防概念,关心和支持国防事业,提高包围国家和民族安全的自觉性,是巩固和加强国防,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加强国防教育,使全体公民清醒的认清国际形势、国内形式,认识国防建设对于保卫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明确保卫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大学生军训不仅是对体能的锻炼,也是对思想的磨砺。大学生军训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壮大我国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

四、大学生军训的目的是什么

当代大学生军事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研究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第一,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军事课是对国防和军事的理性认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沦与实践的教育。从道德意义上说;保卫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因此,国防教育与“两课”教育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1]。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灵魂和主线

国防教育应当把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作为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

(二)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为主

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是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的军事知识课程,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军事理论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为了使大学生掌握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把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技术战争作为课程的重点和主干,划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类,形成一个主干清楚、层次分明、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应遵照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原则,增强教育主体交互性的观念,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坚持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和模型,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军事技能训练是目前中国高校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军事技能训练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通过军训使大学生了解掌握手中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并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得到磨炼,增强组织纪律性,熟悉相应的战斗动作,提高整体战术水平。

要提高军训工作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既要注重启发,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讲解内容,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借助挂图、模型,运用多媒体课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将课堂教学与观摩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我军武器装备时,可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军队院校,参观现代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军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管理上要注重实效,要将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纳入学生学籍管理体系,按照学分制进行管理,在发放毕业证书、授予学位上给予必要限定,增强大学生参与军训的约束性。

(三)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是高校国防教育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联系机制,把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保卫部(人武部)、教务处、宣传处、学工部、工会、共青团等部门以及各系部(院)纳人国防教育办公室成员单位,形成以保卫部(人武部)和教务处为主,各系部处室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机制。

五、军训的目的在于什么

军训的目的是:

增强国防意识与集体主义观念,深刻领悟“立德、立学、立行、立新”的真正含义;

培养团结互助的作风,增强集体凝聚力与战斗力。

还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思想上的自立和独立,还能帮助我们养成严格自律的良好习惯。

用一段话概括是:

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

拓展资料:

对军人和部队、分队进行队列制式动作的训练,是共同科目训练内容之一。目的是端正军人姿态,保持严整军容,养成整齐划一、令行禁止和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培养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为掌握技术战术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队列训练的实施程序和方法:通常是先讲解,后操练;先分解,后连贯;先单个动作,后分队动作。讲解与示范相结合,逐个动作地教练。为检验和提高部队、分队的队列训练质量,还可采取竞赛、会操、阅兵的方法进行。注重教养与学用一致,强调在日常生活、训练和执勤中养成优良的作风。

小学和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有条件的小学和初级中学可组织学生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军校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和其它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少年军校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小学和初级中学可以根据需要聘请校外辅导员,协助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

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由学校负责军事训练的机构,或军事教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的军事训练。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