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学习图片 当代大学生怎么学习

一、当代大学生怎么学习

1、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迅速发展应该说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应该有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设施。图书馆、网络教室、电子教育室、多媒体教室、英语听力教室等,很多平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资源,其实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发现这些资源,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自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的事情之一。

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培养独立的学习和研究本领,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老师规定的课程外,大学生要学习寻找书籍和文献以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在某堂课中发现感兴趣的课题后,要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该课题的经过和当前的研究动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是大学生,特别是有志于科研的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其实读书的时候,可以读尽可能多的英语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很深很浅,附有很多实例,比中文教材更适合自学。

其次,除了图书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存储库,大学生们可以使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检索各种信息。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我们平时怀疑的很多问题,只要用搜索引擎简单地搜索一下,就能很容易地找到答案。学习使用互联网和搜索引擎自己调查求证,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搜索引擎之外,互联网上很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场所。互联网上有很多免费的学习网站,可以下载很多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如果有外语学习网站的话,可以免费下载高质量的学习资料自己学习。

2、从社团到社会,学习在实践中前进

大学和高中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大学丰富多彩的社团。从刚进入大学校门的瞬间开始,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就开始了。也许带着兴奋、好奇、大胆、顿悟,以及害羞、无知的你们,从社团开始了一点接触社会的体验。

通过一些社团活动,通过培养自己实际能力的兼职、家教等小实践,开始一点一点地进入对你们来说还很新奇的社会。其中,得到友谊,得到教训,得到感动,得到继续奋斗的勇气和热情。

但是,也必须牢牢掌握实践活动和学习的关系,掌握这个“度”。因为就算离开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单纯地实践也没用。培养自己的能力也必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必须纠正学业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必须实现鱼和熊掌的兼顾。

二、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

一、大学生学习方法总结

1.参与意识

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过多地依赖教师的帮助。提倡大学生对教师的讲课质询与分析、阅读和思考,不去死记硬背。知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一般说来,具有某种专长的个人,仅能对一、二门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而对其他学科仅能做一般性的了解。不“博”就谈不上“深”,不“深”往往就失之于“博”。

2.注重知识的整体联系与整体结构

在大学学习中,必须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把这种知识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有人说:“每一概念都处在和其余一切概念的一定关系中,一定联系中。”对任何知识的理解,总是以已有经验、知识为基础的。

3.学会假设问题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善于从大家没有问题的地方作出假设,再用“举反例”的驳斥方法,一层层剥去假象,去伪存真。

4.时间管理

当你踏进大学的校门,你将面临新的环境和对学习、工作、生活的选择,可能使你感到困惑,但必须处理好上述之间的关系。在大学里的学习,不是热衷于获得高分,而是以探求知识为动力去学习,手脚并用,学问思辨行统一。

5.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学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索性学习,也就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学习。未来社会变化十分迅速,一个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对某一个领域所发生的事情全部了解。这就突出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大学期间,老师传授知识,但重要的是给同学们一种解决学科问题的思维方法。

大学老师上课的一般特点:

(1)一般只讲重点、难点。重点:基本理论。难点:学科上的分期问题。

(2)教学进度快:信息量大。(博与专的结合)

(3)教材与讲授不一定完全吻合,不同专业所需知识深度与宽度不同。

(4)学习与考试。(重点与难点)

(5)重在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学习能力。

二、大学生学习方法与技巧

1.分散式学习

在最后一分钟把信息塞进脑子里,可能帮助你顺利通过考试或会议,但很快从记忆中消失。把学习时间分散,在不同时间段深入研究学习材料,而不是像跑马拉松一样的一次性完成。如果想把信息记得越久,就越需要延长分散式学习的时间间隔。

2.实际测试

要做更多的测试,但不是为了获得成绩而进行的测试。有研究表明,仅仅是回忆脑海中的信息这一过程就能有效强化知识,并且在未来重拾知识时派上用场。

3.使用记忆卡片

把想记的东西做成卡片,反复测试并设定复习时间。制作卡片要点是:要有标题,概括出所摘写的内容;摘抄内容必须完整,且不可过长,注明出处,尤其是外文文献卡片;制作导片分类,集中放置。

4.心理意象

在脑海中做具体的想象,并信任自己内心的理想图像。常用的方法是看图片记文字,会耗费比较多的时间,而且只对能联想得到图片的文字有用。

5.自我解释

强迫自己解释文中出现的细节内容,而不是在学习后再被动地重新阅读。但是,这种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学习者的解释是否完整、精确。

6.交叉实践

把几种不同的问题组合在一起,用不同学科的思维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多元化思维。但从学习效率来说,不会太高,而在学习开车之类的实践性活动较为有效。

7.精细化整合

边读边问自己问为什么,最好在阅读完一遍、把握整体之后再提问,一般根据文章题目、重点词汇段落、自己感兴趣或疑惑的内容提问。

8.关键词助记

找到生词和已知词汇或者生活背景的联系,常用于外语学习,如extravagant“过度的”和extra“额外的”联系。一般,由简单词派生、前后缀明显、合成词、和已知单词相似、发音独特和近义词这几类有明显特点的词汇适合用此方法。

9.突出显示和划重点

不宜划得太多太细,一般不超过全文的20%,而且只需划出关键性的语句。最好是在迅速浏览一遍文章后,再把重点和难点、需要花时间精读的部分突出显示。不过,划重点可能会把注意力转向了各个独立的事实,妨碍学习者理清关系和做出推论。

10.做汇总或列出主要观点

要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整合知识框架,构建体系,把有联系的知识点连结起来。如果只是单纯地摘抄文章的内容,对记忆帮助不算太大。做汇总会花费较多时间,所以对于擅长做汇总的学习者更有效!

三、大学生如何高效学习

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与高考的历练后,怀揣梦想的高中生终于步入了大学校园,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即将从这里开始。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许多大学生入校之初,都在学习上遇到问题甚至是挫折。可见在大学里如何高效学习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

高效学习的建议:

1.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学习目标是大学生学习的战略前提,是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效率的关键。一个大学生有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决定着他在大学期间是否有明确的追求,是否能够积极向上,以及他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目标为我们衡量活动的成效提供了最好的标尺。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做好大学学习规划基础。

2.做时间的主人,充分利用时间。大学期间,除了上课、睡觉和集体活动之外,其余的时间机动性很大,科学的安排好时间对成就学业是很重要的。吴晗在《学习集》中说:"掌握所有空闲的时间加以妥善利用,一天即使学习一小时,一年就积累365小时,积零为整,时间就被征服了。想成事业,必须珍惜时间。首先,要安排好每日的作息时间表,哪段时间做什么,安排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和用脑习惯,在脑子最好用时干什么,脑子疲惫时安排干什么,做到既调整脑子休息,又能搞一些其他的诸如文体活动等。一旦安排好时间表,就要严格执行,切忌拖拉和随意改变,养成今日事今日做的习惯,千万不要等明日。

3.正确的掌握学习方法——最好自学。大学和高中不一样,高中只学习具体知识,而大学更多地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强调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这样,大学的老师只是一个引导学习的作用,在我们不懂得时候给我们适当的指点,而不是带领我们怎样去学习。我们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必须去培养广泛的兴趣,从而自主的去学习,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这就是自学的最大好处。

4.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身边的资源不仅仅是指图书馆和互联网,还有更多的身边的老师同学和实验室。校园中的各种教育设施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完善的,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一方便的前沿动态。熟练和充分的使用图书馆的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并且,网络上有很多免费的学习网站,可以下载很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如有的外语学习网站就可以免费下载高质量的学习材料自己学习。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