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倦怠,简述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及对策

一、学习倦怠有什么量表

连榕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17],该量表包括20个项目,分为情绪低落(8个题目)、行为不当(6个题目)和成就感低(6个题目)三个因子。该量表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4、0.799、0.704(ρ<0.001),总体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65,各维度的α系数:情绪低落0.812,行为不当0.704,成就感低0.731,证明该量表结构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其中反向题反向计分。被试得分越高,表明他的学习倦怠程度越高。

第一部分:项目1、3、6、8、11、13、15、18为反向题。情绪低落因子包含4、7、9、17、5、2、20、12;行为不当包含1、10、16、14、19、8;成就感低包含3、15、11、13、6、18。

二、学习倦怠的量表有几种

连榕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17],该量表包括20个项目,分为情绪低落(8个题目)、行为不当(6个题目)和成就感低(6个题目)三个因子。该量表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4、0.799、0.704(ρ<0.001),总体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65,各维度的α系数:情绪低落0.812,行为不当0.704,成就感低0.731,证明该量表结构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其中反向题反向计分。被试得分越高,表明他的学习倦怠程度越高。

第一部分:项目1、3、6、8、11、13、15、18为反向题。情绪低落因子包含4、7、9、17、5、2、20、12;行为不当包含1、10、16、14、19、8;成就感低包含3、15、11、13、6、18。

三、简述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及对策

原因如下:

一.学习动力缺乏

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

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

四.考试焦虑

一.学习动力缺乏:主要表现

1.尽力逃避学习。不愿上课;上课无精打采,不能积极思维;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

2.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学不好也不会感到丢面子。

3.容易分心。学习动力缺少会使注意力差,不能专心听课,不能集中思考,兴趣容易转移,学习肤浅,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满足于一知半解。

4.厌倦、冷漠。学习动力缺乏常会导致厌倦情绪,对学习冷漠、畏缩。

5.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动力缺乏者不会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灵活变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因而常常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情境。

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

1、缺乏动机或动机强度过弱,大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学习行为不容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能维持。

2、学习动机过强,常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干什么事都迫切期待成功,都期望比别人做得好,不能容忍任何失败。

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主要表现

1.学习中心理压力太大,情绪压抑。

2.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担心自己学习不好,对可能取得的考试成绩顾虑重重,信心不足,忧虑过度,以至寝食不安。

3.夸大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造成心理上的不安。

四.考试焦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试紧张,即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忧虑、担心、期望、紧张的心理状态。与被评价有关。

3、调适方法

(1)正确认识

衡量学习效果、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前途和命运。

(2)认真制定学习和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心理调整的计划、身体计划、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3)放松法: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

(4)宣泄法:说、喊、写。

(5)自我暗示法。

(6)保持良好的心态:自信的我;轻松的我;健康的我。

四、标题 大学生如何克服学习倦怠

1、作为大学生,离就业其实并不遥远,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这是克服学习倦怠的关键。因为有目的学习和无目的学习差别很大。

2、明确学习方向,尽量让学习的知识是自身兴趣所在。学习不是泛泛的学,而是要有针对性,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挂钩。虽然很功利,但这是现实,毕竟人精力有限。

2、注重学习的方法和时间分配。学习是需要方法的,思维导图、框架结构等许多方法都能加强学习,丰富学习的趣味,不要把学习变成单纯的记忆背诵,这样肯定不行。

3、注重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提升对学习的兴趣。学习一段时间,学会自我检查监督,巩固成果,多与相关同学、人士交流,并自我进行学习总结,加强实践,获取成就感。

4、劳逸结合,不能一味苦学。要正确分配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让娱乐时间也成为学习的动力。

五、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有厌学情绪,应该怎么正确处理呢

我认为大学生厌学主要有两个原因,专业差异和年级差异,最好的处理方法是调整心态。

专业差异

有很多的大学生在填志愿时可能因为父母的期待还有现实中录取分数线没达到等问题,并没有成功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我们其实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喜欢自己专业的人和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的人对于学习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专业一旦确定,想要再去转专业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举一个例子,一个高中学文的学生,填报志愿时阴差阳错专业分没到,被调剂去学了理科,要转专业的话还必须要在这门专业上达到全年级前十,这样的状况怎么可能让人不厌学呢?所以专业差异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因素,有数据显示:在调查中感觉自己已经出现倦怠现象的大学生占72%以上,其中有21.5%的学生表明自己会偶尔产生倦怠情绪,1.8%的学生一直有倦怠情绪。这足以说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情况。

年级差异

刚进入大学时学生们大多数身上还有一些高中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认真听课,作业也认真完成等等,但是等到年级再大一点点时,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懒散下来,不再认认真真的去学习和生活了,反而会把注意力发散到其他娱乐的地方。这也是很普遍的现象,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常常觉得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会玩,就是这个道理。厌学心理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临近开学时表现出来的最多一般都是不愿意开学,抗拒开学,到了学校得过且过,不想学习。年级大的厌学情绪普遍比年级低的强烈。

调整心态

作为大学生,明知自己有厌学情绪,最好的解决方法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是因为专业差异而感到厌学,或许可以用心去试试这个专业,他不一定就是一个坏选择。人生道路千万条,既然转专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如试着去面对它,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学,光明的未来,不要毁在自己手上。如果是因为年级差异,那么就考虑一下现实状况,大学离进入社会没几年,千万不要在大学里荒废光阴,所谓的厌学情绪只会让我们消磨意志,为了以后的美好未来,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总结

厌学情绪是大学生普遍都有的,之前程度轻重的差异,不必太过担心,但是也不能放任这种情绪,应该及时调整心态,做出正确选择。

以上就是全部回答啦~

六、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

一.学习动力缺乏

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

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

四.考试焦虑

一.学习动力缺乏:主要表现

1.尽力逃避学习。不愿上课;上课无精打采,不能积极思维;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

2.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学不好也不会感到丢面子。

3.容易分心。学习动力缺少会使注意力差,不能专心听课,不能集中思考,兴趣容易转移,学习肤浅,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满足于一知半解。

4.厌倦、冷漠。学习动力缺乏常会导致厌倦情绪,对学习冷漠、畏缩。

5.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动力缺乏者不会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灵活变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因而常常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情境。

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

1、缺乏动机或动机强度过弱,大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学习行为不容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能维持。

2、学习动机过强,常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干什么事都迫切期待成功,都期望比别人做得好,不能容忍任何失败。

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主要表现

1.学习中心理压力太大,情绪压抑。

2.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担心自己学习不好,对可能取得的考试成绩顾虑重重,信心不足,忧虑过度,以至寝食不安。

3.夸大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造成心理上的不安。

四.考试焦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试紧张,即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忧虑、担心、期望、紧张的心理状态。与被评价有关。

七、如何缓解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

大学生学习倦怠是普遍的现象,我认为这主要是社会问题和大学自身的管理教育问题。当代的青年大都是“拼爹”族,爹妈们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家庭、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又适逢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机遇,所以他们日夜辛劳,赚到到了足以养家、立业资金,也有少数公务员违法得到一笔钱,也正因为这样为自己的儿女们“死于安乐”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学习成绩好也不一定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所以他们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当前社会公德还在“与时俱进”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深入人们的灵魂,从而去影响人们的灵魂而迸发出正能量的火花,这些也使得高校对学生管理无所适从,就连禁止学生上课玩手机也遭到吐槽,甚至还有人上升到人权的高度来谈论这事。也有的大学懈于管理教育,大学生们的学习没有动力和压力了。

要缓解倦怠,谈何容易!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