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为何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清,学习态度不端正 2024-08-27 09:19:47 0 0 一、简述大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大学生的学习比中学生更复杂、更高级,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中要更自觉、更独立,因此,学习动机的强弱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更大的影响。但是,相当部分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有:1、不愿学习:不愿意上课,上课无精打采,不能积极思维;课后很少继续学习,常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游戏、下棋、上网聊天、逛街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经常旷课和睡懒觉。2、学习注意力分散:学习动机缺乏会使注意涣散、兴趣转移,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因而上课时听课不专心,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作业不认真,学习肤浅,满足于一知半解,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3、学习缺乏成就感:学习动机缺乏导致对学习的冷漠、厌倦情绪,对学习生活感到无聊,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很少享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4、学习没有适宜的方法:学习动机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因此不会去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能力弱、效率低、效果差,最终造成学习动机的进一步缺乏,形成恶性循环。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原因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综合众多相关调查,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1、没有明确的大学学习目标。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学习充满动力。考上大学,目标实现,许多学生就产生了松懈心理,希望先在大学里好好放松一下,没有意识到新的学习阶段需要新的学习目标的问题,由此导致学习随波逐流,生活空虚无聊。2、不喜欢所学专业。大学生都有自己主攻的专业,有的同学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缺乏了解,往往到校开始学习后才发现对所选的专业并不喜欢;有的同学是家长从就业目的出发为其填报了所谓好找工作又挣钱多的专业,但是学生本人并无兴趣。3、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大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中学阶段,因此要求大学生要有更强的学习意志力和自控力。而有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被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久而久之便失去自控能力,兴趣和行动再也无法转到学习上来。有的同学则是受到社会上一些所谓的“知识无用论”的影响,觉得读书无用,滋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二、为何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清,学习态度不端正1、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清,易受外界诱惑而迷失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上大学的目的、大学阶段对人生的作用和影响缺乏清晰的认知,导致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加之互联网、网络游戏和各类娱乐活动的诱惑以及学生自控能力的缺乏,容易导致大学生陷入“自由散漫—考前突击—自由散漫”的恶性循环,导致自身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整个大学阶段没有实质性的提升。2、学生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动力和毅力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并没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也缺少坚持不懈追求自我提升的动力和毅力,仅仅将“学习”看成是需要应付的任务,仅仅追求顺利通过考试和毕业,无法保持健康的学习态度,主动学习意识几乎丧失殆尽,对于课堂学习之外的专业知识积累与综合素质提升更是一片空白。即使部分大学生有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计划,但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只有“三天热度”,更难以抵抗互联网、网络游戏等外界诱惑,仅有部分或少数学生真正能坚持自己的目标并切实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3、对上课缺乏正确认识,课堂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课堂出勤率偏低,存在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甚至无故缺课等现象。部分学生缺乏对上课的正确认识,不能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而缺勤导致的专业知识缺失又使缺课学生难以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进度,形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局面,容易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造成恶性循环。4、学习状态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大学里各种补习班、考证、专利和论文代理等不良宣传的影响,干扰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状态,并对其学习理念产生了严重的错误引导,导致学生将精力更多投入各种评优评先活动中,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同时,也存在管理上的漏洞,比如,班级和宿舍管理不善,容易导致班级和宿舍学习风气偏离,使学生缺乏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部分学生之间容易互相影响,产生集体上网玩游戏、利用上课时间做兼职等不良现象。5、不适应大学生活,缺乏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经验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具有更多的诱惑,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再局限于学习成绩。环境的改变容易导致大学生难以妥善处理自身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受到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甚至迷失自我。例如,未能平衡学习与业余生活关系的学生,往往会醉心于各项娱乐活动;未能将时间在上课与考研间合理分配的学生,往往会因考研而耽误课程的学习,导致挂科而得不偿失;未能明辨学习与评优之间主次关系的学生,往往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追求某些对自身没有意义的低水平专利、论文和考证等“成果”,甚至因为兼职、创业等眼前利益,而荒废了最重要的专业学习。如果大学生未能较好地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并合理处理自身与外界事物的关系,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长远发展,甚至会导致留级、退学等不良后果。三、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如何开展大学期间的学习呢你是江淮的吧,你老师叫羊村吧????老湿为你们作答,记得期末给好评哦,亲们2300万人的高校在学人数,21%的毛入学率,规模世界第一——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蕴藏着巨大潜力,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对于高校而言,是以规模求生存,还是靠质量谋发展?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是积极面对挑战,还是沉溺于自我的小天地?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掌握本领是大学生的重要职责。只有学校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教学质量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关注就是对高等教育的关注。今年是我校深彻转变课堂教学范式的重要一年。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变不单纯的依赖学校和老师的工作,而且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等都有更高的要求。了解同学们现阶段的学习状况,对于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同学们提高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等都会有一些帮助。(一)要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大学期间,我们必须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和归宿,制定学习计划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目标是前提,计划是策略,制定一个好的策略,并好好执行,可以提高我们对时间的利用率,缩短我们与成功之间的距离。制定学习计划应该注意,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爱好、考虑自己的不足和缺陷,量力而行,目标高低要合适。如果目标过高,力所不及造成心里受到挫折,丧失自信心;目标过低,实现的太容易不能使自己很好的发展;要由易到难,主次分明;确立自己的长计划和短计划,做到长短结合,在总的长计划下制定短期内的学习计划,并做到具体、细致、明确。学习过程中则要具体安排好时间,充分利用好大块的时间。对于零碎的时间见则可以安排一些花时间较少的工作。执行学习计划时则应该根据变化的情况做学习时间的调整。不能一味的按照指定的计划。在执行学习计划是要有坚定的毅力,坚持执行计划,克服遇到的困难。(二)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标的手段。拥有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过程中,需要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总结、作业几个重要的环节,有目的的研究学习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首先,抓取基本点,多阅读,整理记忆;其次,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点贯串起来记忆;再次,是要根据知识点提问,并将它应用开来。四、结语调查虽然结束了,但这次调查带给我们的思考将会持续下去。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只是他们的,也许作为调查者的我们当中也有这些问题。改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攀登学习高峰,才会使我们的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然而大学期间,有许多同学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同学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上大学是大家难得有的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和建立知识础。这个阶段我们拥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断修正自我的成长历程。教育家斯金纳曾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思考的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毕业后的我们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四、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有哪些大学生活中常见的学习问题有:(一)学习动力缺乏(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四)考试焦虑扩展资料(一)学习动力缺乏:主要表现(1)尽力逃避学习。不愿上课;上课无精打采,不能积极思维;无成就感bai,无抱负和期望。(2)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学不好也不会感到丢面子。(3)容易分心。学习动力缺少会使注意力差,不能专心听课,不能集中思考,兴趣容易转移,学习肤浅,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满足于一知半解。(4)厌倦、冷漠。学习动力缺乏常会导致厌倦情绪,对学习冷漠、畏缩。(5)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动力缺乏者不会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灵活变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因而常常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情境。(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1、缺乏动机或动机强度过弱,大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学习行为不容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能维持。2、学习动机过强,常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干什么事都迫切期待成功,都期望比别人做得好,不能容忍任何失败。(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主要表现a、学习中心理压力太大,情绪压抑。b、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担心自己学习不好,对可能取得的考试成绩顾虑重重,信心不足,忧虑过度,以至寝食不安。c、夸大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四)考试焦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试紧张,即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忧虑、担心、期望、紧张的心理状态。与被评价有关。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