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 实事求是在当代大学生中有哪些意义 2024-08-27 04:33:26 0 0 一、实事求是在当代大学生中有哪些意义1、实事求是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巨大作用实事求是在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丰富内涵。进入新世纪,当代大学生正处在高校扩招,大学生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的特殊时期,大学生学习就业压力更大;从社会地位上看,大学生一直是处于不事生产,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社会边缘,大学生思想状态更加不稳定;从历史现状看,现阶段大学生多是90后,从出生到大学时期都一帆风顺,相较于前辈,有更加优渥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条件,通过旅游、网络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加独立的人格;从家庭成员角度看,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家族意识更加淡薄,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宗族自治瓦解,使当代大学生更加缺乏束缚。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具有压力大,独立自主,见识广博,缺乏束缚感。但是,我一直相信,大学生是一个民族觉醒的召唤师。大学生,作为一个民族最早觉醒的群体,能够唤醒民族进步的意识。在中国大学校园里,依旧活跃着一批实事求是的人,他们独立自主,要求实事求是,民族进步。2、实事求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第一,从学习上讲,实事求是主要体现在高效学习、诚信考试方面。实事求是要求把握事物内部规律,掌握了内部规律,学习就会更加轻松简单,不少清华学子都表示:“不要以为清华学生就是学霸,只懂读书,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成绩好的学生学习反而更加轻松,因为他们掌握了高效学习,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这就是实事求是对于学习的要求。其次,学生考试存在作弊的现状,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诚信考试,自己不作弊,也不帮同学作弊,做到一切依靠自己。第二,从生活上讲,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3、实事求是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巨大作用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差的难题是悬在大学生头顶的一把剑。让大学生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需要指出的是,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过后又因为不适应工作选择辞职,这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压力。那么,实事求是的选择就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实事求是的定位自己。有多大碗,吃多少饭。好高骛远和妄自菲薄都是不可取的。正确认识自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实事求是的定位工作。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不一定要选取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是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就业。比如,白岩松如果毕业是去了饭店做服务生会如何?唐骏毕业后去搬砖如何?实事求是,找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最后,实事求是的定位环境。综上所述,实事求是,认清现状,对于大学生就业工作有巨大意义。二、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大学生学习现状的主要表现首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既无长期目标,也无近期目标,对自己在大学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很少考虑。其次,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把学习视为苦差事,千方百计逃课;上课不听讲,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抄袭作业,有些学生甚至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再次无成就感,无抱负和理想,无求知欲和上进心。既对学校制订的各种奖励措施没有兴趣,也对各种惩罚措施没有压力和紧迫感。另外,当代大学生还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听课困难。部分学生缺乏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又不能适应大学里边听、边记、边思考的课堂学习,常常是感到进度太快抓不注重点。加上大学教师一般都是上课来下课走,与教师对话少,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十几个课时下来便无法听懂授课内容而产生苦恼,失去信心。学习信心和动力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所以也不可能努力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有些学生所学的学科并不一定都是自己的选择,学习缺乏热情。平时与专业教师、高年级的学生、研究生接触机会又较少,因而对自己所学的学科只是一知半解;还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热门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会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从而导致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大学生刚刚经过紧张的高考冲刺,来到大学校园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那种万人争过独木桥后,面对一片宽阔大草原的放松,那种进入大学后飘飘然的美好感觉,使不少学生开始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喘口气,歇一歇的想法,想不起来要去设定新的人生坐标体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茫然无知,人生目标不清晰。三、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课堂学习现状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课堂学习现状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一直为社会所关注,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度,高校的学风气息呈现出淡化的趋势。面对十几年寒窗苦读换来的不易学习机会,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随心所欲,自由散漫,学习成绩下降。一、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散漫的表现“大学里完全是自由的,自由的你甚至会担心这样没人管到底行不行。没进大学之前,曾经不理解为什么在高中学习非常好的人,到了大学里学业却荒废了。后来上了大学才明白,人真的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没有计划的时候,很容易就把时间和机会错过了,好多毕业的人回过头来都会感叹,仿佛大学几年就在浑浑噩噩中过去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身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一流入学,三流毕业。”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1、“迟到”、“逃课”现象严重根据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组2008年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有28%的学生认为旷课可以理解,另有8%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达到36%的学生对旷课这种现象并不痛恨”。在大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铃响10分钟后,老师已经在台上讲课,但仍有同学陆陆续续从教室后门进来,甚至有的同学还在赶往教室的路上。教师手中的考勤表上总是会缺几个名字。大学里甚至还流行这种怪思想:“以逃课为荣”、“大学四年不逃课是一种遗憾”、“别人都逃了,我没逃就亏了”。2、考前一周突击,六十分万岁“平时不用学考前一周背背就行”,“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平时上课玩手机、打游戏、看小说、睡觉。考前划重点成为了大学里考试的潜规则。也难怪,老师总不希望出现一考试全班不及格的现象,再说,老师还需要学生的考评。3、娱乐超越学习成为主业大学是为我们走进社会前做准备的,所以在这里学习专业知识是我们最主要的目的,但是更多的学生却把学习当成成了副业、甚至放弃学习。从中学打压式的学习环境突然转到自由自主的学习生活环境中,面对充足的课余时间部分大学生缺乏一个合理的计划安排。所以导致许多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看到别人玩就盲目的跟风,在漫无目的或者目标不清晰的生活中渐渐的养成了懒惰和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惯,从而将重心偏移到了以娱乐为主的生活当中,如沉溺于网络、酒吧、k歌、迪厅、谈恋爱。4、毕业等于失业部分大学生对学习抱着越来越无所谓的态度,高校的扩招已让他们失去了作为大学生的骄傲。社会上大学生的低就业率也使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一项调查问卷显示“对将来就业有顾虑或不知所措的学生比例达到74%”。“混学历,混学位”成为不少大学生的心理。二、当代大学学习散漫的原因分析高校学风淡化,部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学自由自主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大学都是采取“放羊式”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中学时代一直都是在老师、家长的安排、监督下学习,到了大学学习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事情,需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对此,大学新生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2、缺乏对大学生涯的完整规划在大学期间对自己和学校环境缺乏全面的了解,没有对自己的大学生涯做一个完整的规划,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而学习,没有人生目标缺乏学习动力。3、心理处于成熟与尚未成熟的过渡阶段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心理上处于成熟却尚未成熟的阶段,意志力比较薄弱,从众心理比较强。作为学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面对自己“堕落”的学习生活,我们都有反思过,也对自己感到痛恨,也曾信誓旦旦的下过决心改正。但对散漫惯了的我们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是对耐力与意志力的考验。看到别人在玩,我们又往往按耐不住将自己的决心丢掷一边。反思中的决心在与个人意志力作斗争的时候显得苍白无力。4、信仰缺失或信仰非理性化导致责任感淡化信仰是心灵的产物,是一种神秘的力量,是意识中自动建立起来的一套人生价值体系,是人的精神支柱。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的冲击及大学生自身的主客观原因,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缺失或信仰的非理想化导致责任感意识淡化,以自我为中心,过多的追求物质享乐,不善于动脑,怕吃苦,精神世界匮乏。这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十分不利的。5、学校课程缺乏时代性与实用性学校所设课程虽多,但大多空洞、乏味,实用性不强,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学校教材的更新赶不上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部分基础性学科的教材版本太过陈旧,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6、部分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对学生要求不严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41.5%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听课效率的原因是“教师的授课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一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仍以灌输式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加之考前划重点让部分学生对平时的学习得过且过。三、针对大学生学习懈怠的几点建议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才得到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不应浪费在虚度年华上。学习专业知识是我们的主要任务,针对一部分大学生本末倒置,学习懈怠提出几点建议。1、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模式。作为辅导员,要多与学生交流,和学生成为朋友,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学会适应高校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做好大学生的“引导员”。 2、给自己做一份人生规划,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有了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就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促使我们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尽快的融入到大学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在实施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也会有种种的诱惑,这是对自己耐力与意志力的挑战。3、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寻找合适的压力宣泄方式大学生承载着社会、家长的高期望值,自我表现和成才的欲望也非常强烈,同时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巨大心理压力。对此,大学生不应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应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参加课余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学会自我疏导。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丰富校园文化,帮助大学生渡过这一“心理断乳”期。4、充分利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强化大学生信仰教育,增强责任感信仰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面对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做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行为品德的养成、素质的拓展和潜能的培养,也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5、积极探索高校课程改革,增加学生的选课内容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到与时俱进,迎合市场需求,设立实用性课程,增加学生选择的余地,利用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结合学科专业的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6、提倡互动式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课堂的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作为高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思路,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内容与模式要勇于创新。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掌握系统的教学方法还要与学生多交流。对高校的课程考核,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考前一周将笔记复印或按照老师划得重点狂背就没有问题。目前大学通用的“课程最终成绩由占20%—30%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组成”的考核方式,让不少学生只应付考试,对平时的课堂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建议将考核方式从注重最终考试转移到注重平时的成绩考察上来。将学生的课程成绩与平时成绩紧密挂钩,督促学生的日常学习。大学是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个人能力的最佳时期,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和生活,让大学四年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