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困难量表?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2024-08-29 22:19:50 0 0 一、一堆神奇的心理学量表(待补充)职业相关父母支持量表父母对大学生生涯发展期望量表(侯志瑾等编制)包括 4个维度,分别是自主发展,成就地位,安全舒适和专业符合。这两个量表可以解决我的一个困惑,父母在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起多大的作用,正向还是负向,怎么区分?职业探索与承诺量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探索及承诺问卷职业效能集体贡献量表(相关还有“大学生生涯社会支持量表”)中国的文化背景,除了“自我效能感”,还应该考虑集体效能感,从家长、学校/老师和朋辈三个维度来评估个体对于身边的人能否帮助自己完成择业任务的信心,信效度较好。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一般拖延量表(GPS)成就动机量表(AMS)以上三个量表来自于论文《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拖延: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情绪-人格相关生涯决策困难问卷短版(EPCD-SF)凌文辁等人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学习策略量表(北师大心理所编制)大学生求职主动性问卷编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年第8期|高艳乔志宏阎悦悦杨月荣主动性人格量表(Proactive Personality Scale,PPS)由 Bateman和 Crant开发,商佳音和甘怡群修订生涯适应力量表,Hou等人修订(包括四个维度,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自主和生涯信心,每个维度包含 6个题目,Likert 5点计分。)大五人格中的:包括开放性,外向性,亲和性、尽责性和神经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肖水源编制(陈立芳,马绍斌,范存欣.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结构模.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3):266-268)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姜乾金编制(唐海波,蒲唯丹,姚树桥.领悟社会支持与成人依恋对焦虑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3):290-294)社会关系网络问卷(邹泓、侯志瑾等人编制)(刘春梅,邹泓.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系统与自尊的关系.心理科学,2007,30(3):609- 612)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类型及判别标准是什么有关研究和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心理上的确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甚至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因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的比率这几年呈上升趋势。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类:(一)神经症神经症也称心理症,主要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对于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不健全的个性特征是此类疾病的发病基础。在此基础上,如果遇到重大的心理创伤,便会导致神经症的发生。在大学生中,发病率最高的主要是焦虑症、忧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1.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各方面都要重新开始适应和调整。如果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凡事患得患失,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成持续性的焦虑、不安、担心、恐慌,并且还伴有明显的运动性不安以及各种躯体上的不舒适感。患有焦虑症的人,在其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特点,大多胆小,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遇上一定精神刺激,就很容易患焦虑症。患有焦虑症的人,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范围广泛的紧张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患者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焦虑症,一方面可进行药物治疗,一方面可进行心理训练,如各种自我松弛训练、气功、生物反馈疗法等,都有一定的效果。2.忧郁症忧郁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悲伤、绝望、孤独、自卑、自责等,把外界的一切都看成“灰暗色”的。有的大学生对枯燥的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对刻板的生活方式感到厌烦,为自己学习或社交的不成功而灰心丧气,陷入抑郁悲观状态。长期的忧郁状态会导致思维迟钝、失眠、体力衰退等,对个体危害是很大的。大学生忧郁症比例较高,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他们对社会有各种强烈的需求,极力想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复杂缺乏认识,对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了解得不够深刻,加上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定建立,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与心理防卫机能不成熟、不完善,因而很容易表现出忧郁的情绪和心境。一般来讲,神经性忧郁症患者在病前大多能找到一些精神因素。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学习中遇到重大挫折和困难,在公共场合中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等。该症的发生与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自尊心一向很强的人,在受到挫折后,很容易产生失望、自卑心一向很强的人,在受到挫折后,很容易产生失望、自卑而发病。性格不开朗、多愁善感、好思虑、敏感性强、依赖性强的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也容易导致忧郁症的发生。忧郁症的克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学会将自己的忧伤、痛苦以恰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例如,倾诉、写日记、器泣等等,都可以减少心理负荷。二是多与其他同学交往,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开阔视野。三是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如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等,将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3.强迫症强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患有强迫症的人,明知某种行为或观念不合理,但却无法摆脱,因而非常痛苦。这种症状大多是由强烈而持久的精神因素及情绪体验诱发而来的,与患者以往的生活经历、精神创伤或幼年时期的遭遇有一定的联系。患强迫症的大学生多与其性格缺陷有关,如缺乏自信,遇事过分谨慎,生活习惯呆板,墨守成规,常怕出现不幸,活动能力差,主动性不足等。强迫症的根治是比较困难的。行为疗法对强迫动作有一定效果。向患者解释精神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缓解症状有一定效果。4.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也是大学生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它的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引起神经衰弱的原因,是长期存在的某些精神因素引起大脑机能活动的过度紧张,使精神活动的能力减弱。有易感素质和不良性格特征的人,更易患神经衰弱。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主要是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专业思想不稳定、个体自我调节失灵,对社会、对人生思虑过多,在家庭问题上、恋爱问题上犹豫徘徊等。所有这些,在患者头脑中产生强烈的思想冲突,使得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超过了神经系统本身的张力所能忍受的限度,从而引起崩溃和失调。对神经衰弱的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作息,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一般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二)人格障碍人格,通俗地讲,就是人的个性。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遗传和后天因素影响下已基本形成。但有些大学生人格中存在着不良特质。一方面,这些不良的人格特质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人际关系及社会性活动,由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当大学生意识到这些不良方面及其后果,而又无力改变时,会表现出消极性防御反应及自我否定,结果给个体的顺利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一般说来,所谓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系统发展的不协调,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有人格障碍的大学生一般能处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智能是正常的,意识是清醒的,但由于缺乏对自身人格的自知,常与周围人发生冲突,但很难从错误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加以纠正。人格障碍种类很多,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有三种:1.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类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隘,报复心强。一方面,骄傲自大,自命不凡,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自我评价甚高;另一方面,在遇到挫折失败时,又过分敏感,怪罪他人,推诿客观,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与争执。这类人格障碍多见于男大学生。2.情感型人格障碍这类人格障碍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高。它可以表现为抑郁型人格、躁狂型人格、躁郁型人格等三种形式。抑郁型人格多表现为情绪抑郁,多悉善感精神不振,少言寡语,看任何事都会从悲观的角度出发,无法体验明快的心情。躁狂型人格则与此相反,多表现为情绪高涨,急躁、热情,有很多设想,但却有始无终。终日兴高采烈,雄心勃勃,过于乐观,常常表现出无端的欣喜。3.分裂型人格障碍分裂,主要是指这类人的人格在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不一致。主要表现为内倾、孤僻,言语怪异,不爱交往,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耽于纪想之中,也可能沉溺于钻研某些纯理论性问题。他们回避竞争性情境,对他人漠不关心,独来独往。具有这种人格障碍的大学生,在孤独的环境中,尚可适应,甚至可以在学业上取得突出成就;但在人多的场合,在带有合作性质的任务中,由于与其他人完全不能相容,因此,往往很难适应,从而导致极度适应不良。(三)适应障碍——失落、冷漠、自杀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心理特征表现为敏感而不稳定。进入大学之后,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一系问题。如何迅速调整自己,使自己尽快适应眼前的现实,主动运河接受几年大学生活的挑战,是每个大学生都面临的最为实际、最为紧迫的问题。适应障碍,就是指由于适应不良而造成的心理障碍。它主要表现为失落感、冷漠感和自杀。失落感,主要是指大学生对某一事件前后自身感受、评价的强烈反差而形成的一种内心体验。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往往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觉得迈进大学,一切如愿;然而,随着现实生活的展开,发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充满浪漫情怀。这一现实,对于思想尚存在片面、生活阅历一帆风顺,而又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大学生来说,是未曾料到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他们一下子从希望的塔尖坠入失落的谷底。开始阶段,或许尚有信心奋起,但又时时感到自身力量的弱小,感到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困难,因而,很可能索性放弃一切努力,而在情绪上又往往陷入苦闷、彷徨之中。大学生的冷漠感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常觉得“干什么都没兴趣”、“干什么都没劲”,似乎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值得自己运河为之努力的事。进一步分析,这种现象其实是对自己的存在缺乏一种自觉性,不知自己该干什么,为什么活着。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剧增,大学生往往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力。身在大都市中,孤独感加重了,个体丧失了与他人的感通性,因而冷漠丛生;另一方面,通过激烈竞争而升入高校的学生,一下子失运河了奋斗目标,有些无所适从之感。再加上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对专业不感兴趣,便会倍感心灰意冷,百无聊赖以度时日。失落与冷漠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标的丧失。进入大学以前,上大学成了众多中学生们的第一大梦想。待至梦想成真,他们从狂喜中冷静下来之后,如果未能及时地树立起新的目标,或者未来的目标不具备强大的吸引力,就会觉得生活平淡、乏味与无奈。重新的奋起需要强大的动力,而人又往往是存在惰性的,很容易就此消沉,以对人对事的冷漠,来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如果这种情况发展到极端,就很可能诱发出自杀的意念甚至行动。严格地讲,自杀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它是人在受挫折之后的紧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自毁行为。毋庸置疑,自杀与心理压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调查,大学生的自杀比例,在同龄人中是较高的。在大学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引起挫折的因素,如学习上的失败(成绩不理想、考试不及格等)、失恋、学业上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专业不理想,以及毕业分配不顺心等等。此外,由于重病或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胜任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困难,也容易产生挫折感。这些挫折是诱发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由挫折产生了绝望情绪,而自杀便成了摆脱这种情绪的手段。然而,单凭这些,还不能完全解释大学生中的自杀现象。这里还存在一个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问题。当较大的挫折落到一个挫折承受力低的人身上,特别是对于那情绪低落、性格孤僻内向的人,自杀的悲剧更有可能发生。有关挫折与自杀的关系,在后面的有关章节还将详细讨论。在本节的最后,值得提出的一点是:对心理障碍,尤其是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谓正常与不正常的划分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而且,正常与不正常的判别,还受一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在某种范围内看似异常的行为,在另一种环境下就足为奇了。因此,心理疾病的确诊是十分困难的,最好不要盲目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定论。看见书上写了一些症状,就往自己身上套,这种做法是极为有害的。如果真的发现自己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请教专家或医生。三、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从一进校门起,新的竞争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3.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不然,对自己的神态举止尤其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敢于抛头露面。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小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市侩、阴暗的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觉到困惑。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锻炼组织社交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5.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部分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轻者陷入情感的旋涡难以自拔,重者则会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谈恋爱是一种审美,一旦双方产生了恋情,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对待,既应珍视纯洁的感情,又不能任其发展,注意适度控制,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于单相思和失恋者,要注意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恋爱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的,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