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历史渠道?青年大学生如何学习和传承中国历史

一、当代大学生可以从哪些渠道增强自己的的历史使命

根据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教育内涵,根据我国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缺位的现状及其原因,根据我校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当前进行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形成的外部影响力

作为主渠道的课堂教育与学生最为接近,在进行历史使命感教育时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种方式都不能替代的。要切实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等课程,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系为一体的理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上海精神,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制订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价值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落到实处,形成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价值观念,并通过课程化的方式,将这些观念形成课堂教学内容体系,融会贯通,进课堂,更要进学生的心里。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2)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突出国家生存和发展教育。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从忧患到发展的重要

历史时期,是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基础。要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激起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增强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要结合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国情,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到我国不断面临的变化着的国内外形势和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使命感。

2、积极开展动力教育,激发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形成的内部凝聚力

人的成长成才,发展的心理机制非常关键。而这个心理机制的根本就在于一个人有没有成才发展的内动力。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内动力的重要部分,是大学生成才动力中最崇高、最强大的发展动力。而这一发展内动力又与其它层次的发展动力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动力体系。大学生成才动力教育从小处着手,从亲情友情的小我着手,而最终的发展目标则是形成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积极开展动力教育,要在情感交流中激发成才动力,举办如“一封家信”这样具有亲情感召力的活动,让大学生与动力首次碰撞;要在自我规划中强化成才动力,如“立成才规划,建成才档案”等,让大学生在发展目标中感受动力冲击;在学校实践中提升全面发展动力,如成立开放式的新型大学生社团,着力开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实践等;要在实战中实践动力,如通过实习等活动进行动力实践,最终将动力转化。

3、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形成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共建平台

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必须活化形式,要让大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氛围,摸得着真实情境,让他们能真切的感受到使命环境。因此,进行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一定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让更多的教育主体参与到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平台搭建上,所有的教育主体一起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学校平台,搭建大学生与社会各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的人士的交流平台,让大学生与社会各类具有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的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榜样熏陶的方式,形成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激励,如开展名人讲述、教师讲述、学生讲述、百姓讲述等一系列讲述互动,让大学生在听取讲述的过程中形成榜样参照,反射到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中;充分运用社区资源,让大学生参与到社区建设和帮困活动中,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做身边的实事、做好事,承担一定的责任,实现价值;充分利用纪念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全校性活动,让大学生有组织地走出校园,组织开展全国性纪念活动、社区纪念活动和民俗纪念活动,如国庆节、建军节、清明节、母亲节、禁烟日、环境保护日等,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融合度,形成大学生具有历史使命感的态度、情感和方式,增强凝聚力。

4、建立层阶式历史使命感教育系统,形成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长效机制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从低到高有四个层阶,首先是对自身的责任感,其次是对亲友的责任感,其三是对社会其他人的责任感,其四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形成的规律,结合大学生涯的四个阶段,有目的、重进度地开展层阶式使命感教育。一般而言,要在大学一年级着重形成大学生对亲友的责任感,因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离开亲友,开始独立生活,思念之情经常萌动,这时候培养大学生对亲友的责任感是一个最佳切入点;在大学二年级着重形成大学生对自身的责任感,因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已经基本形成,学生关照自身发展的意愿逐渐强烈,同时,大学二年级也是学生最容易放松自己的时间段,在这个阶段开展自我责任感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抑制不良动向;在大学三年级着重形成大学生对社会其他人的责任感,因为大学三年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这个阶段是大学生正式接触社会的预备期,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他们对社会其他人的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和谐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大学四年级着重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因为大学四年级学生开始实习实践,已经将工作和自己的未来相挂钩,大学生必须将就业、创业和时代、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相结合,将个

人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相联,这是考验和形成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关键期。当然,根据大学生个体的发展变化,他们的责任感体系会发生一定的转移,但是各种责任感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程度很高,四个层阶形成一个使命感系统整体,对于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高校而言,有所侧重地、循序渐进地激发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这是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形成的长效机制。

满意请采纳

二、青年大学生如何学习和传承中国历史

1

牢固树立用历史的经验武装头脑的思想。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有新的价值观。青年大学生只有脚踏实地的学习历史,正确的看待历史,在历史中学习经验、理论,不断的武装和丰富自己的头脑,做到思想上常“充电”、精神上常“补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文化,不断的鉴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用历史中文化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够找准自身的定位,坚定“文化自信”,在历史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力量。

2

坚定奋勇争先的激情提升干事热情。惟有奋斗,才能够永葆活力,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青年一代要时刻牢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只有在干事的过程中能够奋勇争先,以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奋斗之力才能够将我们在历史中所学到的前人的经验应用于工作中,才能够让我们传承和赓续历史的精华,才能够在不断的奋斗中将所学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活出精彩,拼出热情。

3

以实干担起自己的使命。历史的学习只能让我们丰富自己的才能,如何检验和应用也是大学问、大智慧。当前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学习历史提升本领后就必须要以实干来奉献自己的本领,检验自己的所学。不脚踏实地的干事,如何能够让自己及其力量去奋斗呢?只有实干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重任,哪怕只是一个工作细节的处理、一次报表的填写,都需要我们践行到实践中。

三、青少年为什么要学历史

有关青少年为什么要学历史如下:

1、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

通过学习历史,青少年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及其演化过程,从而在国家意识上更加自豪,更深刻地认识国家的发展历程。同时,学习历史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提高青少年的思辨能力

历史学科涉及到大量的事件和人物,需要学生通过对各种因素的思考和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并对历史人物的价值进行评价。这种思辨的能力对于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3、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时代背景

了解历史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当今的社会和国际环境,认识现实世界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历史,青少年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在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4、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学习历史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培养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历史事实的了解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明白差异、分裂、战净等不良后果,学会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并倡导和平、协作、奉献等优良品质。

5、利于青少年的未来选择和发展

通过学习历史,青少年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国家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并且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国家和世界上的角色。通过了解历史事实,青少年更有利于选择自己的未来方向和发展,从而为自己的未来走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习历史对于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思辨能力、时代背景了解、责任感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青少年应该在学习中不断探究历史事实,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用历史的经验启迪自己未来的道路,从而成为自我实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