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医怎么学习?中医专业的大学生每天都学些什么 2024-08-29 17:39:49 0 0 一、如何学好中医学平时我们一旦说到大学里哪个专业最难学,必定有医学的一席之地,可见,这个令众多学习闻风丧胆的专业是有多折磨人。那到底怎么去学好医学呢?一、形象思维首先医学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我们把它分为两大类的话,就是基础课与临床课这两个了。形态学课程包括解剖学(系统、局部、断层)、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影像学。每一块骨头、每一幅切片,要学会识图、识物。在学习这一类的课程中,学生一定要注意就是想学习地理一样,要把知识放到图中去记忆。同时要积极使用回忆法,就是合上书,把标本图放在那里,自己去写下各部位名称,然后再与标准答案比对。二、推理思维在功能学的学习过程中,推理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功能学课程主要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在学习中会遇到大量的调节机制,要学会分析推理。在这部分学习中切忌死记硬背,否则遗忘和张冠李戴的现象会非常频繁。推荐大家使用推导图来辅助记忆。三、系统与联系思维在学习临床课程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紧密联系基础课的知识进行学习。临床课程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跟基础知识紧密联系这一点非常容易被大家忽视,又是影响学生学习层次的关键因素。系统性的学习是大家都非常需要的,在医学中,从解剖、病理、诊断、内科、外科知识串联起来理解、记忆,这样的知识会得到整体的强化与提升,对你的学习非常有帮助。二、中医专业的大学生每天都学些什么很多人都好奇,中医院校内的中医生每天都学习什么课程,这也说明大家对于中医这个专业本身是有兴趣的,但是又怕学不到真本事。我觉得我自己作为一个中医人有必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接下来的分享都是按照我的母校成都中药大学来说的,不过其他各学校应该也大差不差。最开始:一进大学我们就要学习的第一门中医课程叫做中医基础理论,它的内容并不主要讲述中医治病救人的方法,而是整体讲述中医作为一个传承了2000多年的传统医学,是如何在一步步的历史发展中逐渐丰富自己的理论、形成自己的思想的,它通过气一元论、阴阳五行、藏象等阐述了智慧的先人是如何将先贤的哲学理论寄于医术中来解释治疗的原理并指导后人治疗疾病。虽然这本书并没有教给我们怎么治疗疾病,但是他却详细地阐述了中医人的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打好基础后:我们会学习到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通过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式来认识病人的疾病,判断病人所患疾病;通过中药学,我们可以认识到药物的作用,分别把握每味药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看似相同的药效下明白出每味药自己的优势区间;通过方剂学,我们更是直接地学习张仲景等医学大家是如何遣药造方,学习他们是怎么在君臣佐使的思想指导下,加减不同药物从而组出治疗某种疾病的方子。学会基本治疗的大原则后:我们会学习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这些更为精确的学科,它是将每个疾病分为不同的派系,将每种具体的疾病按不同的分型来阐述其不同特征,并给出具体的方子及其差异。当然,中医学生也不是只学习中医,每学期也有配套的西医科目学校,毕竟现在西医是主流,这也是中医为了更好迎合发展所做出的改变,当然这些西医知识其实对于中医学习也是有帮助的。以上就是中医学生大概学习的课程。最后,如果真的对中医感兴趣,欢迎加入中医这个大家庭,你会学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三、大一的我 ,怎么学好《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如何学好《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谷鑫李丹琳《中医基础理论》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课,其内容涉及到中医学体系的基本特点、哲学基础、藏象、经络以及病因、病机、治则等方面。通过该课程塑造出的认知结构为其后各科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自我组织、同化的能力。但此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学新生,仅凭借他们以往的思维模式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速思维的发展、夯实相关基础,才能学好这门课程。一、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初次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生,对其中抽象的概念产生似懂非懂、“雾里看花”的感知,这是因为人在进入青年期之前的思维主要是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刚入校大学生正处在青年前期。而抽象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其发展较晚,一般成长到青年期之后,才有比较发达的抽象思维。且中医基础理论的思想毕竟跟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正是这种差距导致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障碍。因此,需要在新生原有思维的基础上,促进其抽象思维的发展。1.接受——抽象思维的养成——理解对于一门新的知识,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从陌生、熟悉到掌握,对待知识的态度随知识的深入而改变,同时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所以,对初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生来说,不妨先接受它的内容,在头脑中产生感性认识,熟悉它所阐述的观点和主张。以此为基础,再来促进抽象思维的养成。为什么要接受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后才来促进抽象思维的养成呢?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所决定。学生在进入中医药院校以前,虽然在思想上对中医已有大体的了解,立志为中医学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但在理性上对中医的认识还很模糊。表现为“两性”:①盲目性。不清楚中医学理论的内容和主张。②被动性。学习目标不明,也没有明确的思维概念。这两方面的因素促使学生应在很长时间内培养自己的接受能力。二是为养成抽象思维做准备。人的高级思维的养成,需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医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除应及时、主动地充实自己已具备的思维形式外,更要注重用抽象思维去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2.养成抽象思维的重要性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和认识的差距等诸因素的制约,古代学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跟现代人的认识不相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中医概念。如“心藏神”的定义与现代医学有异。现代医学明确认识到脑是人的精神、思维和情志的器官,而中医强调心主管人的精神、思维和情志。可见,中医基础理论的部分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避免已有的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冲突,必要时还应剔除现代观念对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束缚。3.抽象思维突出“悟”性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对知识的理解也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内容,更要有一种“悟”性。学生用抽象思维分析书本上的概念时,会用自己的认识去理解,而这样的认识恰恰是在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后“悟”到的。作为理解知识的主体,学生能自己“悟”出一些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看法,这对学习帮助很大。例如,在学习“病”、“症”、“证”三者的联系时,可以“悟”出以下三条结论:①症是客观表现出来的,证候是主观归纳的;②当出现了症后,才能判断出某症相应的证候;③证候是对病理的综合概括。当然,在对知识进行深刻地领悟后,会发现掌握知识的程度比原来更深了。二、思维过程中医基础理论讲求以整体观念为基本特点,通过阴阳、五行辨证各个脏腑的生理特点、病理表现,论证病因、病机,从而寻求“防”和“治”的原则。学生在学习时应注意使思维顺着一条主线,提纲挈领,掌握知识的渐进性,使学到的知识为己所用。1.归纳总结学生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往往看重的是重点内容,忽略了细微的知识点。如果在每一章节学完之后,进行归纳总结就能抓住这些细小的知识点。比如在“五行相乘与相侮”的章节中,由于木的亢盛而引起的相乘称为“木旺乘土”。但类似“木旺乘土”的五行相乘、相侮的名词术语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中有很多。这时应及时归纳。把它们一一罗列出来,找出规律进行记忆。当然,归纳总结的形式要新、方法要巧。尽量避免抄书罗列。可以用列表、作图等方法把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生动、一目了然。2.比较辨析比较、分析是思维的基本过程。运用比较辨析很容易分析出两个相似名词或术语的异同。在比较“营气”与“卫气”、“津”与“液”、“痰”与“饮”的实例中。拿“营气”与“卫气”作比较,通过从它们的含义、生成、分布和功能上进行辨析,加深记忆,深刻理解:“营气”和“卫气”都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化为水谷之气的某些部分化生。不同的是,前者由“精专柔顺”的部分化生。后者由“僄疾滑利”的部分化生。而且一个是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另一个是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的气。三、夯实思维模式的基础1.拥有文言文知识众所周知,中医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时期是在古代。古代医家的思想大多是以医古文的形式流传下来。学生在学习时,必须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中引用了许多古代医学著作的精辟论述。如果没有坚实的文言文基础,就不会理解这些论述的观点。2.积累医家名句《中医基础理论》中引用的句子是对知识的总结,对内容的分析往往起到“一针见血”的效果。例如在讲到“五行相乘和相侮”时,引用了《素问·五运行大论》中的一句话“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这句话是对五行相乘与相侮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充分说明。因此,学生应注重记忆一些医学著作中的名句,去更好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内容。为了学好《中医基础理论》,师生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探寻方法,总结经验。本着一种发扬、创新的精神,继承中医基础理论的思想。只有对《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产生强烈兴趣的时候,才能全面深入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四、大学生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大学生如何进行中医养生介绍如下:首先,大学生应该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中医强调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注重预防和调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参加中医讲座或咨询中医师等方式来学习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其次,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养生方法。中医养生方法有很多种,如饮食调理、运动保健、按摩推拿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生活习惯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养生方法。例如,如果我们容易失眠,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安神助眠作用的食物或草药;如果我们容易疲劳,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运动或按摩方法。再次,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养生强调“养生须时时行”,即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偏食;适度运动,保持身体健康。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焦虑。最后,大学生应该坚持长期的中医养生实践。中医养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我们应该将中医养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定期的体检和咨询中医师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养生方法和方案。总之,大学生如何进行中医养生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通过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养生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坚持长期的中医养生实践,我们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增强体质、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