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学习事迹大学生)身边的榜样大学生

榜样人物及其事例?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

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程开甲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钟扬: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王继才、王仕花 :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

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因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马旭:分毫积攒 千万捐赠的老人

2018年,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网友纷纷向两位老人致敬、点赞。

杜富国: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英雄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吕保民: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

2018年9月8日,吕保民在幸福北街菜市场发现一男子持刀抢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五刀,身受重伤。最后在村民们帮助下,歹徒被制服。吕保民其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

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这是一种极端而罕见的险情。生死关头,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邀请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招待会,并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他们,评价他们说:我很感动,为你们感到骄傲。授予你们英雄机组、英雄机长的光荣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通过这条邮路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29年来,他驾驶的邮车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

张渠伟: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

张渠伟同志自2014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从不惧怕,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

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

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张玉滚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10大中国榜样人物?

一、张桂梅

中共中央宣传部12月11日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张桂梅,现任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12年里帮助1804个可能辍学的贫困女孩走进大学,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曾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奋斗者”。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三、张伯礼

2020年度“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授予者,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疫情期间72岁的张伯礼临危受命奔赴武汉,在武汉抗疫82天。对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药康复治疗进行指导,并对意大利、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及时进行指导,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四、张定宇——“我努力地工作,就是因为我热爱生活”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20年8月11日,授予张定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在疫情期间,被渐冻症困扰的张定宇,没有因为疾病而退缩,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他说道“我努力地工作,就是因为我热爱生活”。

五、陈薇——“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

(身边榜样学习事迹大学生)身边的榜样大学生

六、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人工肝开拓者。湖北武汉爆发严重疫情之后,李兰娟院士奔赴一线,与广大医护人员一起为疫情的控制而努力奋斗。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把专业技术奉献给病人,并致力深化卫生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七、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曾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最美奋斗者"称号、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从事石窟考古、保护、研究、弘扬与管理实践工作长达57年,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八、卢柯

获得2020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领域中最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卢柯及其研究团队在金属铜中引入高密度纳米孪晶界面,可使纯铜的强度提高一个数量级,同时保持良好的拉伸塑性和很高的电导率(与高纯无氧铜相当),获得了超高强度高导电性纳米孪晶铜。

九、张亭栋、王振义

“生命科学奖”获得者张亭栋、王振义凭对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20 世纪 80 年代,王振义和同事们首次在病人体内证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 APL 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使 ATO (三氧化二砷)和 ATRA 成为当今全球治疗 APL 白血病的标准药物,拯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十、彭实戈

获得2020年未来科学技术奖中“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彭实戈教授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领域中作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贡献。他发展了非线性数学期望的理论,这对风险的定义和定量有重大应用

榜样的力量的事例?

榜样的力量可以通过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影响整个社会。例如,马拉拉·优素福扎伊是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教育活动家,她在15岁时被塔利班极端分子枪击,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的教育梦想。

她的坚韧和勇气激励了许多人,特别是女性,追求他们的教育权利。

她的坚持和声音引起了全球关注,并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她是一个强大的榜样,鼓舞着许多人,特别是那些在教育和权利方面受到压迫的人,追求他们的梦想和目标。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