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_大学生评价总结 2024-11-13 19:08:42 0 0 如何正确评价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儿童发展评价能否取得促进幼儿发展的实效,取决于教师的评价观,其核心是对评价目的的认识。教育评价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早期教育评价注重评价的鉴定功能,其目的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现代教育评价则强调评价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即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创设“适合儿童的教育”。近年来,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中“通过评价创设适宜每个儿童的教育”的观念,从理论上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同,但在实践中,并未能完全落实到教师的评价行为上,有的教师仍然热衷于根据评价结果给儿童“排队”,“贴标签”,区分“好孩子”、“差孩子”;有的甚至还不负责任地告诉家长,“×××是弱智”。将评价重点放在“鉴定儿童”上,教师往往难以正确认识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很容易对当前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孩子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因此,当前幼儿园开展评价工作,首先要转变教师评价观,引导教师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了解儿童、研究儿童上。 2.充分利用评价结果 儿童发展评价能否取得促进儿童发展实致的另一关键因素是对评价结果的利用。有些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对全班每个孩子都进行了评价,获得了大量的评价数据。但由于不知如何运用这些结果,因此反映,评价的实际效用并不大。这是当前幼儿园儿童发展评价中存在的较普遍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幼儿园使用的评价体系或测量工具与其教育目标体系不吻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儿童发展评价研究仍处起步阶段,对于如何运用评价结果指导教育过程的探索还很不深入。 儿童发展评价如果不能被运用到实际教育过程中,只是为评价而评价,只是获得了一些“死”数据,就变得毫无意义。解决这一问题,可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采用经过科学程序编制、实践检验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适应、指标结构涵盖幼儿发展要素的指标体系;第二,要指导教师提高分析、处理和运用评价结果的意识和能力。运用某一评价体系对本班每位幼儿进行观察和评价后,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分析本班儿童发展整体水平,为制证班级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只有班级教育目标符合儿童发展基本规律和一般年龄特点,适应本班幼儿总体发展水平,教育过程才能充分发挥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评价,全面把握本班幼儿发展的整体状况,如在每一具体发展领域及其指标上,全班幼儿存在几种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在制订教育计划时头脑中具体的儿童。 分析每个幼儿发展的个别特点,为因人施教提供依据。儿童发展评价的目的是创造适宜儿童发展的教育,即根据每个幼儿发展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人独特性,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等。这要求教师通过观察、情景观测等手段获得儿童发展的丰富信息后,对照评价标准,确定每个儿童在各个发展领域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存在明显问题的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个另指导计划,以便在教育进程中,加强对不同幼儿的指导。 分析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为改善幼儿园和家庭教育提供依据。儿童发展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改善教育过程,因此,评价者不仅要了解儿童发展的现状,还要深入到儿童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在检查和反思自身工作的同时,分析家庭及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引导家长通过日常生活观察、评价幼儿,搜集评价信息;不仅要以评价为依据,改善幼儿园的教育过程,还要及时向家长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家长认识自身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自觉改善家庭教育。 幼儿发展评价应有利于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的提高 如何组织、实施幼儿发展评价工作,如何对教师的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不仅关系到评价工作的质量,而且对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方向、幼儿园保教质量与效益的全面提高都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幼儿园评价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1.评价应与幼儿园日常工作相结合 近几年,有的幼儿园实施儿童发展评价时主要是在学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由于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较多。需要半个月或更长的时候才能完成本班的评价工作,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使幼儿、教师精疲立竭,而且由于接近学期末,评价结果也无法及时反馈,为改善教育过程服务,因此评价工作的效益较低。 以幼儿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幼儿发展评价工作,应以日常观察为搜集评价信息的主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通过与幼儿交谈、游戏,可搜集到大量真实的幼儿发展信息,评价本身应该也完全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这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观察意识及捕捉、分析幼儿发展信息的能力,熟悉所运用的评价体系并事先做好观察记录准备,如准备好根据评价指标设计的观察记录表(应尽可能全面地列出所要观察的发展领域的具体指标及行为特征,以便及时,准确地记录等。 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也是搜集评价信息的重要途径,都可以成为观察的特定情景。情景观察是幼儿发展评价中十分重要的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是指有意识地安排某种活动,引发幼儿行为,从而进行观察与记录。幼儿教师具有运用此种方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中,随时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进行观察,如在美工活动中观察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状况及操作工具、材料的能力。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与在测验情景中的行为相比更具真实性。放弃这种大量的情景观察机会,专门组织个别测查,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也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因为幼儿在一次测验中的行为,并不一定能代表其典型行为。 强调评价应与日常教育工作结合,并不排斥在某一教育阶段结束后集中进行总结性评价,否则难以全面把握一个幼儿经过一个教育后的进步及尚存在的不足,但总结性评价应以日常形成性评价为依据。也就是说,进行总结性评价之前,将日常工作中搜集、积累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对于判断依据不足的方面,实施专门的测查或观察。这样,既能保证评价信息的真实、客观,又能减轻教师在期末时的负担,不至于影响正常教育活动。 2.评价应能调动教师改进工作的积极性 儿童发展评价的最重要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为改进教育过程提供依据。幼儿教师是评价的实施者,是评价结果的运用者,教师对此项工作的态度,决定着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必须调动教师进行评价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在毫无精神负担的情况下进行此项工作,并从实践中亲身感受到评价对改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的益处。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幼儿园的管理工作要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保障教师评价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解儿童上。如果在管理上,任意将评价功能扩大化,则可能使儿童发展评价工作偏离正确方向。 目前在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将儿童发展水平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指标,于是有些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工作成效,有的在学期初给儿童较低评价,学期末给较高评价;还有的接其他教师班时,给予幼儿较低的评价,一段时间后,再给予高评价。 简单地将儿童发展水平与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挂钩,并不符合教育和儿童发展的规律。教师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儿童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无论幼儿发展较好还是较差,都不能完全说明教师工作质量较高或较低;教育因素作用到幼儿身上,转化为可以观察或测量到的行为,成为幼儿基本素质的一部分,也并非短时间内可实现的,因此,将教师工作与幼儿发展水平作为对教师进行奖惩的依据,不仅可能致使评价失实,还可能误导教师利用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训练幼儿,以求获得明显的短期效益,如此以来,儿童发展评价就完全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 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将儿童发展评价工作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中,应注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以下内容为重点:第一,能否认真、科学地开展评价工作,获得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第二,能否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改善教育过程;第三,能否及时向幼儿家长反馈评价信息,与家长共同分析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对策。 学习之星家长意见如何写? 位家长大家下午好,很高兴钱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说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不要拍我。咱班的孩子优秀的真的太多了,用孩子话说,我们7班是天才的班级,各种天才,各种学霸,各种高手云集。孩子非常喜欢,非常热爱这个班级的老师和同学,我们班的学习氛围较好,同学们你追我赶,一起进步。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下一、与孩子一起成长,成长比成绩重要我希望孩子有个好的性格,好的心态,淡定低调,乐观向上,自信自立,有责任有担当,懂得分享和宽容,乐于团队合作,尊重他人,我想这些品质远远比成绩重要的多我们经常说教育孩子,其实我觉得,与其说教育,不如说是与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知道,要开车必须有驾照,当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而做父母,我们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无证上岗了。所以我会跟孩子说,我是第一次给你当妈妈,你也是第一次给我当孩子,这是我们的缘分,我们要珍惜,我们和孩子一起朝夕相处只有这么几年,我们都有缺点,我们都不完美,所以我们必须互相容忍互相磨合。家长要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学习对孩子上学后的教育,刚开始我也是懵懵懂懂,是在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中摸索出来的。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我觉得很有道理。孩子在学习,我们家长就不能看电视,嘻嘻哈哈的,影响孩子。可以看书,或者上网。看看孩子的课本,了解孩子学到哪个知识点了,比如这学期数学的函数,方程,几何证明题,孩子第一次接触函数,是否能够理解,甚至可以动笔做一下孩子的题,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孩子请教,让孩子给讲解一下。物理和政治是初二新增的科目,刚开始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期中的时候没考好,我就让她多问这个科目学得好的同学,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闪光点,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要多发现别人的优点。政治:期中后,端正了学习态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小三科史地生的学习要放在平时,及时消化,每天自己安排计划复习其中的一门小科,期末的时候,自己整理历史年号之类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互相提问,这样我们也跟着学习了。不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越是在成绩不好的时候,孩子越需要鼓励。陪孩子聊聊,减轻孩子的压力,批评或者打骂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考试不好的时候,孩子心情也不好,家长不能只关注分数和名次,不能只看结果,要看孩子平时付出的努力,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是自己没理解?掌握的不扎实?还是轻视了,还是脑子短路了?针对问题,对症下药。这次数学没考好,孩子马上找出了原因,是自己轻视了,放松了。接下来考的政治,孩子就尽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我就问她怎么那么快的调整的,她说,反正考完了已经那样了,不可更改了,抱怨懊悔都没什么意义了,最后一门了,必须全力以赴,从容应对政治考试。二、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要集中精力,不能三心二意,有问题及时问,不能攒着成大疙瘩。孩子一直以邢同学和朱同学为自己的目标和榜样,在上课专注方面,向邢同学学习,怎么样做到不浮躁,上课专心,思路跟着老师走,考试时心马上静下来。平时认真努力方面,向朱同学学习,我经常说孩子,有人家三分之一努力就行了。期末复习期间,看到他们课间都在学习,自己也不好意思玩了,偶尔也会在课间写写作业。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晚上9:30了,还在复习历史,我催着撵着她去睡觉,极不情愿的说,还想再学一会。说怎么会摊上我这样的妈,嫌我拖她后腿,问我是不是她亲妈,人家同学的妈妈会说,才10点,就想睡觉啊,你想干嘛啊 ,再学会儿。而我却说,都9:30了,还不睡觉啊,快睡觉去,我就是想让她多睡会。平时放学后回家就写作业,吃完饭继续写,到8点左右,然后自主复习预习到9点左右。我不希望她熬夜,一定要保证睡眠,才能保证第二天的精神,不然脑子发木,迷迷糊糊的,也没有效果,大脑需要彻底休息放松,效率才会更高。三、关于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我认为,沟通是从小养成的一个习惯,是非常自然的,孩子忍不住想跟你说的,她不说出来会憋得慌。而不是说,来,孩子,我们沟通吧,也不能平时不管不问,看到成绩不好就急了,就又打又骂,这样的话,只有沟而不会通,影响亲子关系,孩子什么也不会告诉你。家庭是孩子温馨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要倾听孩子的感受,与孩子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言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群里经常会有家长说孩子怎么不和大人说话了,尤其上了初中,回家什么也不说,问也问不出什么,你问十句,他懒得回答你一句,问多了就嫌你��嗦,要么挺好挺好,要么没事没事……而我经常会在群里说学校班级里有什么什么事,很多家长会问我,你怎么知道的那么多,我说孩子回来说的啊。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慢慢孩子打开话匣子了,顺便就说到学习了,不要总是盯着学习问。孩子特别喜欢诉说,每天放学回来,就开始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在我做饭的时候,在饭桌上,都会和我们说学校里班级里发生的事儿,我们不时的加以评论和引导。家长要耐心与孩子沟通,当好孩子的听众,当孩子遇到一些困扰,烦恼的事情时,总想跟父母说一说,说明孩子依赖你,信任你,需要你(这句话,是孩子给我加的,我写完后,她给我修改,我说你给我打打分吧,她给了我80分,还表扬我有进步了,然后我念给她听的时候,她说停,加上一句话,那一刻,我深刻的意识到了,她是多么的需要我,我感觉很幸福)。所以作为父母,尽量不要找各种理由(工作忙,应酬多,心情不好)拒绝与孩子进行交流,要认认真真倾听,听孩子说,不要打断她,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不是唠叨,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感,这样对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会起到重要作用。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每天回来,我都会问孩子一些有趣的,好玩的事情,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说着说着,经常我们俩就哈哈大笑,我平时关注的是她的内心是否真正的快乐,通过和她的交流,我能感受到她在学校的生活真的很快乐,所以孩子非常喜欢上学,而不喜欢放假,学校的魔力真的是很大。(家长会 )从她上学的第一天起,每天都是比我起的早,然后催我起床,上初中后,一般早晨6点起床,7点左右到校,利用早晨的时间看会书,准备一下当天的课程。四、关于辅导班(仅是个人观点)尊重孩子的选择,除非学有余力,在学校吃不饱,需要提高的,孩子自己强烈要求的,其他的我个人是不支持的。(最近的群里家长们又在热烈的讨论寒假给孩子报什么班,而我却在考虑假期带孩子去哪里玩),我们把别人用来上辅导班的钱,用来旅游,行走在路上,经常带她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和实践活动,穿越崂山,暴走木栈道,去听障中心捐书……每到节假日,我们就会安排旅游计划,我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样既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增长了见识,放松了身心。五、让孩子自己做主,学会选择,学会独立生活在家里孩子言论自由,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和家长是平等的,有时候没大没小的。这样也导致了孩子说话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和老师争论,但是老师都很理解很宽容,不跟她计较。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孩子都将独立的去面对以后的生活,路也要自己走,父母永远无法替代孩子去选择,我前几天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孩子,走弯路是幸福的。不要剥夺孩子走弯路的权利,对漫长的人生而言,那条弯路上的风景,也许更美。但是一直以来,我们一般的做法是:看到孩子走弯路拼命阻挡,不让孩子受一点点挫折,不给她犯错误的机会,一旦犯了错误,不停的抱怨和谴责孩子,让他觉得自己是最无用的人。( 让孩子走弯路的真理是,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不让孩子走弯路,留给孩子的也不会是直路,而是破碎的路,那将是孩子一辈子要面对的茫然和被动。其实,只要能自由选择,就是幸福的,哪怕是一条曲折的路。)我认为,一个孩子由感性走向理性,由幼稚走向成熟,重要的是要学会独立,学会选择,让孩子在选择中培养独立意识,在选择中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也在有意识的培养她的独立性,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独立完成一些事情。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做饭上。孩子很喜欢做饭,当作一种放松方式。上学的时候没时间做,一考试完当天就迫不及待的下厨房了,说很想很想做饭了,整个寒假就驻扎在厨房了。对于做饭,大人觉得是个活,是个任务。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可能会觉得很好玩。当一堆原料经过她的双手变成美食的时候,她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回到家里,就会帮我择菜。在厨房里看我怎么做饭,问各种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很多大人,往往会说,上一边玩去,别在这帮倒忙了。等上学了,就说你就好好学习就行了,什么事也不用你管,我想这样的话绝大多数家长都说过。就这样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我想说,孩子不会做饭,不会干活,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孩子懒和笨,是大人的错,是我们太勤快了,我们包办的太多了,我们太惯孩子了,我们不舍得,我们会心疼,我们怕这个怕那个。在孩子想尝试做的时候,我们大人有支持她去做吗?有尊重她的兴趣吗?是站在她的角度看问题的吗?我们要学着放手。孩子通过做饭理解了大人的辛苦,不会挑挑拣拣,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准备,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学会了分享,很有成就感。其实生活中尤其是厨房里,物理和生物知识无处不在,那天在吃豆油皮的时候,闻到了一股酒精味(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观察水沸腾的过程,液化汽化过程,馒头发霉了是怎么回事(空气中飞来的孢子),都会跟我讲。为什么土豆切好了放一会,会变黑?什么食物和什么食物是相克的?这些生活常识必须孩子自己去经历,在生活中得到历练。以上说的这些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希望家长们能够分享你们的一些教育法宝,一起学习。陪着孩子像朋友一样一起长大,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和烦恼,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陪他们一起度过剩下的一年半的初中生活!谢谢大家!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