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学习案例

自我学习有关的成语故事?

1、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2、随月读书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江泌的人,江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瘫痪、妈妈又常常生病,江泌白天要去外面工作赚钱养家,晚上还要帮妈妈做事,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上学读书。

有一天晚上,家里的人全部睡着以后,江泌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突然,他看到窗外的月光好亮,江泌心想:“这么亮的月光,我可以用它来看些书,就不愁没钱点灯看书了。”可是,月亮会慢慢移动,江泌就拿着书随着月光一边移动一边看书,直到月光不见为止。

有时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还是努力提起精神看书,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江泌的学问越来越好,终于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3、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4、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5、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显然易见,自主学习关键是“自主",字面意思可理解为“自己主动"。教育机构和学校都在不断地探索这个课题,时下的“自主课堂",“课堂构建”都是不错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别是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我想如果我们作为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那正好符合当前课程改革方向。

“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自主。思想上自主就是真的“自主”,而不是老师要你自主。一个浅显的例子,地上有几片倒屑,你主动地拾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而不是老师要你去做,值日干部喊你去做,学习也是一样的。上新课之前,自己先拿书来看看,就能明白老师上课会讲什么,饭后进教室里,习惯性地想一想,还有哪个题目没弄懂,我主动地去找老师问一问,哪科作业没写完,主动地拿出来写完。躺在床上,也不由自主的想一想,今天要记的内容记熟了没有啊。

二、行动上自主。自主学习要落实到行动上。有了思想上的准备,还得落实到行动上。自主学习要敢为人先,事事走在前面,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首先是时间上有保证,在老师上新课之前先预习,如果一开始就这样的话,肯定有时间上的保证,比如说假期里进行。那么如何能做到持之以恒呢?恐怕得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了。其次自主学习要知难而进,克服畏难思想。预习中肯定有不懂的问题,遇到难题及时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做好记录及时请教老师。自主学习老师是支持的,老师会帮你,还会鼓励你坚持下去。

自主学习包括课前预习一一重点做记号,课堂听讲一一认真做好笔记,课后练习一一独立完成,课后反思一一回顾、整理,错题整理一一归纳巩固。

自主学习强调“自主”,但离不开老师。不是不听老师讲课,自由散漫地学习,那样会适得其反。只不过是改老师要你学,为自己主动学,老师帮你解决问题而已。

思想行动保持一致,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能进行下去。坚持下去,一定会收获满满,取得预期效果,还会超预期。

任选一种或者多种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自学。网上学习是一种。看书也是一种吧。

大学生自主学习案例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