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每天学习吗(大学生每天学几个小时合适)

大学生生活学习时间怎么安排?

第一:学好你的专业课,适当扩展课外知识!

有一些大学新生持有这样的观点,大学就是好好玩,学习什么专业并不是很重要,并且到了社会上之后,基本上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然后就信以为真,在大学里颓废生活,每天过得很开心,不管是学习还是看书都是敷衍了事,到了考试的时候,突击复习,在考试的时候,利用一些作弊手段使自己不挂科,在大学四年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在实习的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会不会悔恨自己没有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多多学习呢?在工作的时候有可能会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但是还是没有别人做的好,结果还被领导责骂!到了那个时候,在后悔有什么用呢?估计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吧!学好专业,拿到相关专业的证书,不仅可以写在简历上,证明自己出彩的学习能力,而且在以后的深造中也有很大的用处!还有就是不要将高中的学习方式套用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适当去扩展一下课外的知识,了解更多相关专业的知识或者感兴趣的专业的知识,还是很不错的!

第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爱好,即使所学习的专业不喜欢,也要努力去学,这并不影响朝着其他的方向发展!

在大学里,要说规划,其实最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比如你所说学习的专业,要学习到什么程度,是否要考什么证书,又能考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有了目的,便有了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不会像苍蝇一样乱飞,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去利用时间!除此之外,还要明白自己的长处,以及了解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还有了解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也可以在空闲的时间里去学习真正喜欢的课程和内容,图书馆以及网络上相关的课程视频,这些都是学习的方式。只有你想学,努力去学,在这大学几年的时间里,又有什么学习不会呢?

第三:努力克服虚荣心、半途而废的心态!

先来说说虚荣心,第一,是对物质的虚荣。其实大学生有多少人是已经经济独立呢?大部分的学生还是靠着家里的经济支持才能上了大学,并且每一个月家长还会打生活费,但是有些学生,看到别人穿了好看的衣服,就赶紧买了一件,看见别人买了电脑或者换了一部新手机就也跟着换,要是家庭比较富裕还行,如果家境不好,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其实是一件很沉重的负担!有些学生自认为考上了大学,心态便开始转变了,觉得家长对于自己的关心,给自己生活费等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他们往往不了解自己父母的辛苦!虚荣心看似是一种要面子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内心脆弱的表现,越是弱小没有能力的人,才想着借助外力去满足自己的虚荣,真正有实力的人,会依靠这些吗?还有便是对分数的虚荣,不要考了比较高的分数,就沾沾自喜,目中无人,难道真的是因为学的东西比别人好吗?不算老师的平时分,真正拿高分又有多少呢?想要成功,就要学会不要半途而废,做一些事情,既然想做了,就要努力做下去,而想着放弃,最终也只有失败的结果!

大学生在学校里是注重学习成绩呢,还是注重提高能力?

一、大学生应当注重在校学习成绩

对于当代大学生,在其大学生涯中,挂科俨然是屡见不鲜的事了。甚至在大学生中还流传着“大学生不挂科,得此生也枉然”,“挂挂更健康”等说法。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此可知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偏激,没有比较深刻的觉悟,把大学的学习时光当做的筹码。2010年7月14日,浙江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与浙江农资集团的副总经理樊总进行了访谈,并对此类问题做了咨询。

大学生每天学习吗(大学生每天学几个小时合适)

在访谈中,樊总谈到,大学生相对于一般求职者最大优势就是理解和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刻苦勤奋地学习,努力提升自我能力。也许很多大学生觉得学得再多,最后可能还是无法就业,由此而变得消极,厌学。要知道,社会对有能力的人的需求就好比人们对优秀商品的需求,永远是供不应求。而准备不充分的人就永远得不到好的结果。樊总还说到,作为一名学生,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企业,企业要在企业的同行间谋取领先,然后勇攀高峰,争取更高层次的突破。学生也一样,对于学习不要自满,要奋力追赶作为同行的优秀同学,以谋求自我能力的提升。

考试成绩也重要,挂科不可再儿戏

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大多不太重视,很多人都是在考前几天突袭,甚至有些还索性“裸考”,挂科也是家常便饭的事。对此,大学生们该好好做反省了。樊总提到,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招收大学生时,不仅仅是看他们的毕业证,学位证,简历这些,还要看其人的考试成绩。他说他就是这样的,他在面试大学生时就比较看重那些考试成绩比较好的人。此外,樊总还说道,连大学考试都常挂科的人怎么能做好今后的工作,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又怎么能提高公司的效益呢?

在80年代,竞争不是很激烈,大学生对于企业是供不应求的。但是,当代的情况已经发生了180度翻转,和那时完全不同,属于供过于求的境况。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们,所面临的就业情况是异常严峻的。最后樊总对小组人员们提到,对于这样的现实,大学生们需要明白这么几个概念:1.不要以性格定终生。2.读书要读好,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3.大学生在学校中要尽情发挥自我价值。如果大学生们能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主动而自然地去学习,相信在他们的字典中就不会有“失业”这两个字。

二、大学生应该更注重综合素质

欲立其身,先正其名。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是由品德、智力、体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主要由人格素质,能力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构成,这其中也包括学习能力。我方认为,论证大学生究竟应该更注重综合素质还是更注重学习成绩的标准,要看两者谁更有利于大学生其个人的长远发展。 主要有三点:

(一)、 从中国教育制度来说:大学不是初中高中,只要学习成绩达标就万事大吉。

上了大学就相当于一只脚踏入了社会。如果还是一味的注重学习成绩,不对工作能力的培养有所侧重,必将导致四年毕业以后在工作上有极大的弊端。从我们开始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接受着中国的应试教育。这不仅制造出了大批的考试机器,还使许多人对大学生活有了错误的认知,例如对方辩友所阐述的观点。

(二)、 从当代社会所需人才类型来说:社会需要的是拥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

而不是只装载着知识的乖学生。一个从大学就开始实习,+参加各方面工作的人,必定能为毕业后的工作起到很好的铺垫,不仅能积累广泛的人脉,也能很好的提高自己,例如磨练心性,提高情商,即与人交往,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然而一个在大学只知道注重学习成绩的人,一定是每天埋在书海题海之中,大大减少了与人接触的机会。这不仅会养成内向,孤僻,害怕与人交往的性格,还会造就狭隘的眼界。这对将来走上社会是极为不利的。

(三)、 从大学目的性来说:古人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除了带给我们知识,还培养我们的品行,塑造我们的人格。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九十取决于他的人格,取决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被决定于其余百分之十的专业知识。大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里绝不是只注重提升学习成绩这么简单。为什么人一出生就要上学,为什么中国的教育等级是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前面四者都是为了我们能有一个丰富的知识。而大学呢,为什么学习任务不像之前那样越来越重,越来越紧,反而是以自由为主的呢?因为这样才能够让你有时间从紧张的,以学习为首要目标的氛围中跳脱出来。大学营造了一种更为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这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去规划未来,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可若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便是大错特错。

大学是大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一个缓冲带和一个跳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时期,充分提高、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平台,我们可以在其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如果抛弃这些来之不易的机会转而更注重学习成绩的发展,岂不是如那买椟还珠的郑人遭人耻笑。 综合以上观点 ,我方观点认为大学生应该更注重综合素质。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