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动机ppt 2024-11-14 23:10:33 0 0 课件的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心思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念就会入心入脑了。 小学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适时的播放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画面或事理。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的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调出学生可根据需要、或兴趣去学习。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如:《林海》是一篇描写大兴安岭美丽的风景课文。教师在讲解段意时,可事先制作出反映大兴安岭岭、林、花、等风景的课件,让学生目睹屏幕上浩瀚无边的绿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滚滚的波浪,课文中“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海”等内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随悦耳的解说词,学生再看录像中哗哗流淌的雪水,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再看看伐木工人欢声笑语,植树工人的辛勤劳作。疾驰的火车把木材源源不断的运到全国各地。此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明白这课文的主旨:写出了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密不可分。真正理解“兴国安邦”这个词语的意义。当教师合理的展现其它大兴安岭景色的设计后,学生会由衷感到大兴安岭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于是课文中的语言成了学生内心急于表达的话语,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纷纷伸出小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又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苏教版古诗两首《所见》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时,利用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纯干货! 一、信息化手段——硬件 对于硬件来说,它包括了基础环境和应用、服务环境。 其中投影仪、交互电视、一体机、电子白板同有线网络、WIFI、4G等无线网络一起构成了基础环境,老师们在做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这些内容你不用提,但一定要有(比如说课的视频和课件中需要出现教师授课的情景,这些硬件环境都是最基本的,会同视频一起被评委看到)。 另外一部分应用、服务环境则需要介绍一下用途。它们包括:手机、平板、录播系统、远程互动系统、VR设备、AR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等。 手机、平板电脑从课堂教学的应用来说,现在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通常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完成资料查询、沟通交流等内容。如果安装了相关平台或电子书包的话,也可以利用它们作为终端,在平台或电子书包中发布相关任务、然后接收和分析任务完成的情况,从而得到课堂的过程性评价。通过引入手机或平板电脑,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一个信息化终端,同时也为教师合理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了帮助。 录播系统和远程互动系统主要应用在于联系。可以通过它建立同其他学校老师、相关领域专家的联系,同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用它们进行支撑时,可以建立不同区域课堂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可以建立课堂与实验室相联系,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可以建立课堂与专家的联系,从而可以多一层纬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将录播系统和远程互动系统合理应用到教学设计中,会为整个教学设计提供非常棒的效果。 VR、AR、可穿戴设备,这些都是非常新的技术,这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现在已经进入了教育领域。而它们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非常多,可以很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老师们应用得当,可以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VR设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提供在正常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的教学环境。比如利用可穿戴设备,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实验或需要观察时围着老师转,还不一定能清晰观看过程的问题。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现有的教学模式将产生非常大的改变,同时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信息化手段——软件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只有硬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只有硬件很多教学活动或教学环节也是不能做的。因此这些硬件必须要有好的软件来支持。 现在我们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利用各种平台已经是老师们很清楚的事情了。 平台又包括:PC端的,移动端的,还有各种社交工具,以及现在国家要求的人人通等。 在PC端教学平台的运用上,很多老师都会通过学校购买的资源库、题库、网络课或第三方提供的免费平台进行课前任务布置;学习资料、学习资源的发布;对任务或测试结果的收集与分析等工作,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支撑对应的教学任务。 相对PC端平台来说,现在应用更多的是移动端的平台。教师通过移动端平台能够随时发布任务,并及时收集查看学生们的完成情况。 通过移动平台,学生可以自由的在上面发言、打分、点赞等,从而更容易完成自评、互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实时的信息收集过程数据,完成过程评价。移动设备使用简单、携带方便,比PC机应用的场景要更多,学生们通过移动设备可以随时查阅资料,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实时组织课堂活动。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有很多APP已经推出了人工智能方面的服务,未来移动设备配合人工智能软件,将是大势所趋,而有了人工智能的APP或平台,将对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智能时代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当然也有很多学校的老师对教学平台特别是移动教学平台了解和应用并不是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都会选择QQ和微信作为教学设计中使用的重要工具软件。比如有老师会在QQ或微信里建立班级群,然后将相关资料和作业发布到群中,学生通过登录看到相关信息,然后完成课前或课后教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 这两款社交工具,在老师们没有找到很好的教学平台前,完全可以应用。但它们缺少分析、统计的功能,因此老师们在使用它们时,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用其他方式弥补。 人人通是国家十三五期间在职业教育领域重点建设的内容。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提出,建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现在基础教育很多学校都已经部署并使用。因为人人通的功能特点,它作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用的平台一点问题都没有。 人人通主要功能涵盖了资料存储(资源库功能),内容发放(教学平台基本功能),数据统计(教学平台基本功能),互通交流(社交软件基本功能)等。因此用人人通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服务,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不管用什么APP,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与传统教学形式一样,借用APP做线上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线上的课程也要在遵循学科本质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到不增加学生的过重负担,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也不能为了求新求异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三、信息化手段——资源 以上内容介绍了信息化手段中的硬件和软件,但老师们会发现,信息化教学光有硬件和软件是不行的,还必须配合相对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我们做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资源的使用至关重要。 通常我们所了解到的用于教学的数字化资源包括:动画、视频、仿真软件和微课。 在所有的信息化资源应用中,动画、视频是老师们最早接触以及最早应用的。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课程中有很多非常难懂抽象、复杂具体的,一些知识内容很难在常规教学中讲清楚。所以就需要老师合理配合我们的课程,利用动画、视频等形式将知识点内容呈现出来。有了它们的帮助,学生将很好理解这些知识点,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仿真软件是老师们非常喜欢的一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它们通过精良的技术能够真实还原很多实际场景,同时也具有互动性,可以利用它们设计一些教学游戏。 当然在仿真软件中,那些可以模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软件更受欢迎。特别是理工科的老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往往都会用到一、两款仿真软件。 但我们应该注意,在比赛中,不是你应用的软件多就一定好,因为评委更多的是看落地应用,太多太炫的仿真软件,如果不能合情合理的融入教学中,不但不能加分,反而可能会减分。这一点还请老师们注意了。 微课是近几年非常火的一种教学内容。现在每次比赛,不论什么级别的,老师们都会做微课。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比赛和实训比赛来说,微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信息化手段。 但从教育部举办的大赛来说,微课只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因此微课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 对于微课来说,参赛的老师肯定要准备,通常情况下,微课用于课前的任务环节,作为学生自学的重要资料。当然,也有老师将微课用于课中授课环节。不管用在那个环节,主要根据老师的教学设计需要。因此合理的题目选择,就决定了微课在本节课中出现的位置和作用。 微课制作方法和工具 制作微课的工具和软件多种多样,只要熟悉下面四种简单可行并好用的方法和工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相信很快就会让你成为制作微课的高手。 1.视频摄像工具拍摄——外拍式 主要工具:DV、摄像机、智能手机、等一切具有摄像录像功能的外部设备。 方法:将老师及讲解内容、学习过程等全程记录摄制下来的真实场景下的教学视频。 2. 录屏软件录制——内录式 主要工具: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金达在线录屏软件。 方法:安装好上述软件,老师在电脑上操作、讲课的时候录制屏幕、课件等上显示的内容和讲解操作、演示分析的过程而形成的视频(同时录制声音、老师的头像可以可以选择出现或者不出现) 3. 软件工具合成微课 主要工具:图像、动画、视频软件,如Flash、Premier、绘声绘影、qq影音等,office10中的ppt可以将设置好的自动播放的ppt存为视频格式。 方法:通过脚本设计、技术合成后输出的教学视频短片。 4. 混合式录制微课 主要工具:上述软件都可能用到。 方法:运用多种视频制作途径方式编辑合成的微课(如拍摄、录屏、视频合成)应用上述多种方式编辑、制作合成的教学视频。当老师对于制作微课驾轻就熟的时候便可以选择这种方式,增加课程的学习性和观赏性。 通常来说,微课主要起到突破重点难点的作用。但应该指出,微课毕竟是一段视频,那么老师们在用微课、做微课的时候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微课是视频,那您在网上或资源库中找一个视频不也可以吗,为什么要费很大功夫去做一节微课呢?所以,所做的微课内容一定是那些网上或资源库中找到的视频无法代替的!只有想清楚这一点,微课才有价值,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好了,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中需要应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这里总结完毕,期待大家好的作品,更加期待信息技术真正落地实际教学。 收藏(0)